昨天帮学院一位同学跑材料。上午10点40出发,下午4点25结束,时间跨度拉得蛮长。常理来讲繁杂且令人头疼的事,不仅没有让我感到疲倦厌烦,反觉收获颇丰,心情甚至可以说是愉悦。种种体会,难一言以蔽,在此稍作记录,既是总结,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勉励。
接手任务的时候,小同学一再提到事成之后请吃我饭。我很纳闷,只是跑几步路,出点汗,盖个吧章,犯不着上来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嘛。事实证明,我还是秃样秃森破了。
趁着饭点还没到,我抓紧跑了几个就近的部门,盲人摸象般地尝试摸清大致轮廓。捣腾一阵子后,琪琪子眉头一皱,发现这件事并不简单,它难在这些方面:
横向来看:首先,手续牵涉的学院以及部门多,办公位置分散,个别分管负责人和院办甚至不在同一栋楼。其次,人员多、流动性强,不事先联系很可能扑空。
纵向来看:手续跨学院和部门,环节多,层层递进,哪一步都不能提前或滞后。对应到组织机构上也是,从学院到学校管理部门;从学生到任课老师再到部门负责人,越是处在事务链上游的人员,其职责范围想必越是广泛(即便不涉及很多具体的工作),比如想找分管院长势必要难于找任课老师。此外必须时刻保证和当事人沟通信道的畅通,因为老师有老师的安排,不会现场等着我们去查漏补缺。
时间方面,最紧迫的一个事项,第二天截止,而昨天是最后一个工作日,就意味所有流程必须在昨天下班时间到来之前结束。加上时阴时雨、闷热潮湿的天气,各种因素交错勾连,滚雪球般凝聚成了这件超出我预想的任务。
具体过程不作赘述,脑部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情形即可。值得回味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经不断调整和反思形成的工作方法和逻辑。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又可进一步划分。认识层面的态度是关键中的关键,正所谓方向决定道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发挥创造性,有效地克服惰性。而行为层面的态度则关乎事情发展走向以及经办人的切身体验。急躁的态度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因为急出错,会毛躁。而久经职场的老师们只会在理清来龙去脉,并确认无误后才给出他们的处置。这完全合理,也是负责任地行使权力的体现。但立场的不一致往往会造成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致激发双方的对抗情绪。我并没有把在行敏、行健、学海、厚生、明理五栋楼之间来回穿梭,认为是一件苦差事,反倒觉得是平时缺乏锻炼的一种补充,所以跑起路来脚下生风,干劲十足。在马院任课老师那里,遇到突发状况,我没有不过大脑地否认三连,而是主动出击,和几位当事人一起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得姿态甚至改变了老师的态度,就像玩游戏提升了与NPC的好感度那样,临走老师还给我提供了下一步骤的具体信息,真是妙哉!
其次,方法决定成败。如果没有统筹全局的方法,即便耗费足够长的时间,问题固然能够解决,但这种极为低效且消磨人的意志的方式,会催生抵触情绪,短时间内遇到类似事情很难再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其中。前期的大致规划,统筹时间的安排,兼顾空间位置的差异性,预留充分的弹性时间,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简单构思备选方案;后续在进展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更迭,灵活机动地处理。即便从具体的事务中剥离,这样的方法也是普适且易用的。此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比如这次全机智的我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行敏楼五楼到处溜达,好巧不巧撞到值班的董哥,人帅心善的董哥递来一瓶水,耐心听我陈述来龙去脉后答应把材料留在他那,待院长一现身就替我逮住,这就好比我多了一个分身留在原地,而我的本体可以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将近四点的时候,院长给我回电,语气亲和地解释说刚才在开会,并细心听取的我的请求,甚至给我指明了可行的方案。这个关键环节的顺利完成直接决定了整件事情的成败。从细节可以看出,多数的领导对待工作有相当的耐心,且他们本身处事的方法就值得学习。当然,工具人得相互的利用才公平嘛,我趁歇脚的功夫,点了杯七分甜给董哥,董哥原则性很弱缺点暴露无遗,他悄咪咪地拿了一盒办公室的回形针试图给我带走做纪念,被我断然拒绝(笑)。
说点题外话,不知道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同学,会不会往高校“行政化”的论调方面靠。从我的工作经验出发,人员的增加会促使管理层级的扩充,而膨胀的组织架构势必需要一个相对固定和完善的管理流程去约束,否则出现问题无法追责,带来的连带影响不可估量。去“行政化”手段,我暂时能想到的手段是精简办事流程,放开或者让渡部分的管理权力。为什么不能大刀阔斧的改呢?针对前者,我单纯认为可行性不大,现行的应该是多年沉淀下来的较优方案,除非底层技术手段或上层制度出现变革,否则进一步压缩的可能性不大。换个角度想一想,谁不希望事情尽量简单呢?至于后者,我认为明确分工和职权,让合适的人做擅长的事本来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联想到一件颇为相关的事。前阵子有同学吐槽体育中心羽毛球预约系统约不上,在约定的开放时间登录却发现根本无场地可约,而且馆内打球的显然很多是校外的人员。由于校外人员场地租借费用高于校内学生,于是乎“唯利是图,不为学生服务”这种不嫌腰疼的话脱口而出。作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高校学生,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去了解、理解,而不是无依据无逻辑的指责和否定。不可否认的是,微信预约系统完成度低,可用性不强,用户只能预约而不能取消预约,临时有事无法前往的情况,没有合适的途径及时反馈,进而导致相当部分的场地出现闲置。无盈利即是一种损失,而体育中心的日常运营维护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良好的服务的质量更是有赖于充足的资金,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必然要想办法减少损失,只不过他们的做法也没有扼住问题要害,甚至容易引起诟病。后来我遇到临时去不了的情况,会打电话给前台提前说明,让他们在后台取消预约,以便其他人有机会使用。
提这件事我想说的是一个道理,廉价的东西大都不容易获得珍惜。校内羽毛球预约,就近且低廉所以学生不会过多的考虑失信行为带来的后果,而校外人员逮住这种优质且价格相较其他盈利性更强机构而言低廉的去处肯定不会轻易爽约。回到学校事务的行政审批流程上来,过于以便利为首要追求的制度,能保证不会引起各种乱象吗?
有问题的其实不是制度,是偏见,是从不具可比性的对比中生拉硬拽出来的偏见。制度的问题可以通过监督,和博采众议去调整和纠偏,也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去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但脱离实际的无病呻吟,盲目自私的大呼小叫是绝对不可取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态度可以影响他人,方法可以受益自己。永远真诚的去待人,会让我们受益终身。